
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 業務知識 > 會計基礎
初學者輕松看懂會計科目
一、錢的來源:企業經營所需的資金從哪里來?
1)負債類:欠著別人的,即用別人的錢經營,借雞生蛋。 短期借款:從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來的款項,期限在1年以下(等于),要不怎么叫短期呢 長期借款:從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來的款項,期限在1年以上。 應付賬款:購買商品或服務應該支付卻還沒有支付的款項,欠著別人的錢不給,相當于拿別人的錢給自己用,而且還不用付利息。難怪國美電器可以利用供應商的錢去搞房地產,你想,他把電器賣給消費者,收的是現金,而他的進貨款項卻可以是應付賬款,這不是空手套白狼嗎? 預收賬款:有的企業很牛,要先付錢再給貨,所以又多了一部分經營的資金。 應交稅金:那就和應付賬款一樣嘍,應該交的稅金還沒有交,欠著國家的,但是國家的欠不了多久,有一個納稅申報期限,超過這個期限就會受到懲罰,但在這個期限內企業還是可以用這筆資金的。 應付職工薪酬:應該支付卻還沒支付給員工的工資,現在很多企業發生拖欠員工工資的現象,都是為了企業經營,因為這相當于無利息的借款。 其他應付款:其他應該支付還沒支付的款項,中國人總是喜歡用“其他”,找不到具體名目的時候,就放在“其他”里面。 2)所有者權益:股東自己投入的錢。 實收資本:就是股東自己投入注冊資本的那部分錢。 資本公積:假如3個人商量一起注冊一家公司,注冊資本為150萬元,那么實收資本為150萬元;甲出現金50萬元,乙也出現金50萬元,丙出一套房屋,也算50萬元,3人各占股份1/3,而丙出的這套房屋市場值為55萬元,那這多出的5萬元就為資本公積,即實際留在企業里的資金是155萬元,150萬元注冊資本,5萬元資本公積。 盈余公積:企業經營,賺了錢、交了稅后就全是股東的了,股東可以把這部分錢相互分了,用于個人花費,但是國家規定不允許全分了,必須留出10%放在企業里繼續經營,這就是盈余公積,也就是說你的盈利若有余,就要積累起來,全分了、吃光花光,企業就永遠都長不大,說不定還會破產,這就叫不進則退。 利潤分配:扣除了盈余公積金剩下的利潤是可以分的,但是在沒有分之前,還是留在企業里繼續經營;如果你永遠不分,那就永遠都留在企業。 二. 錢的去向:錢從資產負債表的右邊來了,那又去了哪里呢? 資產類: 庫存現金:一部分錢放在柜子里就叫庫存現金。 銀行存款:一部分錢存在銀行就叫銀行存款。 原材料:一部分錢買了用于生產的材料就變成了原材料。 固定資產:一部分錢買了像機器設備這種大宗物品的就變成了固定資產。 應收賬款:一部分錢是買了商品又把商品賣出去,款卻還沒收回來,就變成了應收賬款,轉了兩個圈,先變成商品,然后又變成了應收賬款。無形資產:一部分錢買了商標或專利什么的,就這部分錢就變成了無形資產,因為商標專利這些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呀! 預付賬款:一部分錢用于購買那些很牛的企業的商品,這樣的企業需要先付錢,后給貨,在付錢后給貨前的這一部分款項就是預付賬款啦! 三.錢的去向:繼續流動,從資產負債表的左邊繼續前進,下一站是成本費用及損益類 企業買了材料、買了設備都是為了生產,即錢跑到左邊是為生產作準備的。 生產成本:生產產品要消耗原材料、磨損固定資產,還要付工人工資,所有的這些加起來就是生產成本,即資產負債表左邊的原材料減少了,固定資產的價值也減少啦,現金也減少啦,都跑到利潤表的成本里去啦。 制造費用:企業生產車間的所有花費,如:車間的水費、電費,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等等這些加起來就是制造費用。 營業費用:銷售過程中發生的費用,一般叫營業費用。 財務費用:一般是給銀行的手續費和利息。 管理費用:就是管理過程中發生的不屬于上述各項的費用,一般叫管理費用。 主營業務收入:企業主要業務的收入,就像你的主要收入就是工資收入啦。 其他業務收入:企業其他的業務收入,就像你兼職取得的收入一樣。營業外收入:就是企業的偶然所得,就像你突然有一天買彩票中了大獎一樣。 那對應的與之相匹配的就有: 主營業務成本:企業主要業務發生的成本。 其他業務成本:企業其他業務發生的成本。 營業外支出:既然有偶然所得,就有意外之失,這就是人生無常,有得必有失呀! 知道了科目,就知道了賬戶了,每個科目都有對應的賬戶,賬戶就是一個表格,比如:說到銀行存款,我們想到的是銀行里存的款項,但一說銀行存款賬戶,我們想到的卻是一個表格,里面記錄著銀行存款的進進出出。 讓自己的學習變得更活潑,讓自己變學習為樂趣,經典吧!呵呵。 |
